bob半岛官网8月25日,武汉连发两日高温预警,下午2点,武昌区中南路清洁队烟霞路清扫班班长甘宏刚结束午休,骑着环卫清洁车开始巡查。
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下,他时不时停下清扫落叶、拾起垃圾、清洗有污垢的垃圾桶,巡查管辖范围内的6条路、3个小片区。
晚上8点多,结束了一天工作的甘宏,回到家中直奔阳台,提笔写下《江城酷暑》,“今年老天发魔狂,夏日骄阳似炉膛……街道长路地起焰,江城似花吐芬芳”,作为当日的记录。
一人宽的书桌上平铺着一摞纸,纸上字迹密布,全是甘宏“诗兴大发”的草稿。8年环卫工作,他用700余首诗记录了下来。这个家人为他搭建的4平方米大的地方,成了这位环卫工人生活里“一方特别的天地”,让他用创作诗歌点亮平凡人生。
外围园林花坛的树还未栽种完成、人行道上还有垃圾未清理完毕、道路还存在施工留下的污染物……前不久,武汉一家即将开业的超大商场正好属于中南路清洁队服务区域,55岁的甘宏连续加了一周的班。
每逢极端天气、大型活动,环卫工人的工作最艰苦。但这也是甘宏的高产期,苦活累活让他诗兴大发。
狂风中落叶满天飞的时候,他写下“呼啸乱音谱佳曲,枯叶千重谁言苦”,鼓励着清洁队加班的众人;街头巷尾处理小广告时,他的一首《牛皮癣》气势如虹,解了同事们清理之闷,“白纸黑字鬼画符,电话真实谁露面?”
今年年初,当地媒体《楚天都市报》的报道推出,让这些打油诗引起网友共鸣。有人留言:“甘师傅的诗歌,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。”还有人赞他为“现实中的扫地僧”,为他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举动点赞。
1986年,来自湖北大悟农村的甘宏跟随二哥在武汉求职。从泥匠到水电工,读诗是他一直的执念。
刚来武汉时,只要吃饭的钱够了,他就把剩余的钱拿来买书和墨水。他喜欢看席慕蓉的诗集、李白和杜甫等诗人的作品,偶尔也会上手写诗抒发心中感想。同事都赞不绝口。
做环卫工人前,甘宏与妻子一同经营着一家干洗店。甘宏一度患了肺结核,妻子外出工作补贴家用,他独自守店。
看店的那几年里,抄诗、写诗成为甘宏的唯一爱好。小时候跟着二哥学过书法的甘宏能写一手好字,当时他家干洗店的墙上就贴满了他的作品。往来的顾客见甘宏的刻苦样,有个默契——家里可以写字的纸都会给甘宏带去店里,现在他家里还留着用那些纸抄的诗以及手写的6本唐诗宋词知识。
一次偶然的机会,甘宏给身为环卫工人的妻弟曹红涛送饭时,见他被顽童捉弄,心里很不是滋味,“环卫工人明明是很美丽的一群人,我们应该尊重他们”。
当天,他写了一首诗安慰妻弟:“晴天一身灰,雨天满身泥。扫过了春夏秋冬,留下了街道的洁净和美丽……你的服装很土气,你的情操最高尚,城市一刻也离不开你。”也是因为这次经历,甘宏觉得写诗能让他快乐,他开始尝试用诗歌表达自己。
2016年,甘宏加入了妻弟所在的武昌城管中南路清洁队,工作之余,他会拿起笔,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。
同事到岗,他撰诗以表欢迎;老班长退休,他用打油诗表达心中不舍;逢年过节,他以诗歌传递祝福;同事做了好人好事,他的诗里难掩赞美之意……
翁妪奉献迟暮老,四季更替始难休,城市建设发展快,道路经纬绘宏图,头顶繁星出门忙,街灯璀璨路上留,夏日骄阳辣似火,汗水洗刷江城秀,青春不再光阴逝,倩影难留何须足,如水流年相迎送,扫帚当笔写春秋。
曾同在一个班工作的中北路班长程斌跟甘宏年龄差不多,但比甘宏多了20多年的工作经验,起初他对这位同事的印象只是“闷声干、肯吃苦”,偶然间看到他写诗后,内心很激动:“写得真是好啊,我也很骄傲我的工作,但我从来说不出这样的话,有他为我们表达,我很高兴!”
甘宏的诗歌大多以环卫工作为背景,还有着不少对生活的理解。一年又一年,甘宏家里有了属于自己的3本诗集,创作的诗歌像他的好朋友一样见证着他的喜怒哀乐。
在常人眼里BOB半岛,环卫工作是项苦差事,烈日下、寒风里,橙色的身影总是与垃圾做伴。“干这一行的往往都是上了年纪的。”清洁队副队长汪攀说,环卫工作一天分为两个班,上一个班的工资2000元出头,队里大部分人选择上一个半班,工作10个半小时可以拿到3200元,“只上一个班的话压力太大了,付完房租就没什么钱了”。
微薄的工资、超10小时的工作时间BOB半岛,还可能遭遇白眼,不少同事心里难免委屈,会跟甘宏抱怨几句,甘宏总是笑呵呵地安慰道:“消消气,这是在给我们的家作贡献嘛。”
前几年,微信慢慢普及,中南路清洁队也创建了工作群,甘宏的诗歌就着这个渠道分享了出来,成为众人闲暇时放松的读物,也是队伍的精神食粮。
每当大家感到疲惫或沮丧时,甘宏的诗歌仿佛有一种魔力,能够瞬间驱散大家心中的阴霾,让众人重新充满斗志。
今年50多岁的王兆芳是甘宏的同事,也是他的“粉丝”。来自东北的她,差点被武汉的酷暑“打倒”,本想只干一个月就回家的王兆芳读着甘宏的诗,有了干劲儿。“甘师傅的诗读着是真高兴啊,我一看他的诗都不好意思说要放弃!”她感叹道。
同为“头号粉丝”的江继勇,学着甘宏的样子写了几首诗发群里和大家讨论,甘宏就趁机帮他改改并附上新诗,两人在群里的“切磋”给工作群带来了更多正能量。
同事笑称甘宏还是个“写实的诗人”,他的笔下大多是真实的工作经历。虽是凑巧加入BOB半岛,但接触这个行业后,甘宏拿出了百分百的热情埋头苦干,刚上岗时被班长评价“这小伙做不了几天就要开跑”,而今他作为班长带领同事一块儿守护烟霞路的洁净。
每天紧凑的工作中,甘宏用一把扫帚、一张纸片,作为创作诗歌的“工具”,灵感迸发时,他会拿出纸片简单写下,晚上归家后,再誊写在本子上,8年来,本子上一共记录了700多首与工作相关的打油诗。
甘宏的坚持深深打动了汪攀,去年5月开始,他为甘宏发在群里的上百首诗制作了电子版,期待有一天能让更多人看到甘宏和他写的诗歌。
甘宏的诗句总是斗志昂扬,“一家子人总是笑眯眯的”。这一直是邻居对甘宏家的印象。
张凤云20多年前跟甘宏夫妇做了邻居,她由于离异独自带着女儿搬家时,甘宏两口子放下工作前去帮忙,她被两人的真诚和善良感动。在她眼中,甘宏一家人对待生活永远是积极向上,“他们过的生活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很清贫,但他们一家子对彼此的爱和努力生活的坚定一直是我很感慨的”。
过去有一段时间,甘宏一家人的日子很不好过,1996年下岗后,原来住的地方进行拆迁。恰逢甘宏患上肺结核,“家里连1000元医药费都拿不出了”,妻子曹艳红回想起那段日子,苦涩的回忆涌上心头。
当年,为了维持生计,夫妻俩每天早晨经过22个红绿灯路口到达干洗店,准备工作做好后,曹艳红就到外面去接手工织布的活。“哪怕是40摄氏度的天她也要出去,拿着板凳在树荫下一坐就是一天,太阳大的时候哪挡得住啊,就那几年把她皮肤晒得黝黑。”甘宏心疼地看着妻子,“但那时候是真的没办法。”
妻子为家庭的付出甘宏看在眼里。由于干洗店利润不断下降,不忍心让妻子为了家庭过度操劳,甘宏冲着清洁队的社保福利前去应聘。工作之初,曹艳红担心甘宏身体状况,还陪着他扫了一个多月大街。
甘宏的女儿甘雅琪今年29岁,在社区基层工作,见过很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生状态,她觉得有些常常说“佛系”“躺平”的年轻人可以看看自己父亲的状态,“他脑门上好像写了‘我爱上班’4个大字”。
父亲当上环卫工人后,甘雅琪就只能在晚上见到他。每天天不亮甘宏就会出发到岗,开始清洁工作。即使到了该休息的时候,甘宏也待不住,接两个电话就又跑到清洁队里。
在甘雅琪看来,甘宏一直在无原则地付出,无论谁家有事,他总是第一个冲过去。对于父亲的热心肠,她有时也很无奈,还跟自己朋友吐槽父亲“一根筋”“老好人”。
她至今清晰地记得,上初中时,父亲在公交车站捡到一部手机,载着自行车上的她狂追了两站路,物归原主,拒绝了失主任何形式的报答,带着她径直回到家中。
但曹艳红却知道女儿心里一直期待着属于父亲的福报早日来临,而父亲的善良也在她的身上潜移默化,“院里的小孩都喜欢找我家娃玩”。
面对因媒体报道产生的关注,甘宏显得有些羞涩,“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,如果大家能从我的诗里得到能量BOB半岛,我就很满足了”。
甘宏对自己创作的诗没有那么自信BOB半岛,但他的作品被一名大学生分享到朋友圈后,收获众多的点赞,“好一个扫帚当笔写春秋”“是不麻木不冷漠的精神世界丰盈者”……
在武汉读书的小赵今年大三,在朋友圈看到甘宏的报道,被这位“扫地僧”的故事所吸引,心里五味杂陈:“不管是他对文学的追求还是他对待人生的态度都很让我感动,甘师傅用自己的行为证明了热爱真的可以超越物质上的困难。”
在36平方米的公租房内,“环卫工人甘宏”的家人为“诗人甘宏”封出了一个4平方米的阳台做书房。曹艳红说:“我们也不求别的,他能坚持他喜欢的事,我们一家人继续平平淡淡生活就好。”